雜談

颱風派比安, 令香港經歷過一個近十年來, 破壞力最強的一個三號風球.
天文台在此事件中, 受到輿論及普羅大眾的怒罵,
談何解那麼大風都不掛八號風球.
而天文台台長力指掛三號風球是依據科學數據和指引,
以港內平均風力來作為根據, 在港內平均風力只有62km/h下
(63km/h以上為8號風球),
掛三號風是正確的造法, 說要衡量對香港的影響,
又說是對得住良心什麼的, 又說沒有政治壓力.

而地下天文台台長就質疑天文台只以港內平均風力來作準,
而忽視其他非港內測風站的數據,
是視香港市民安全之不顧,
因除了港內的測風站,
其他測風站所錄得的平均風速都達致烈風或暴風程度.
又認為採用三十年前的準則不合時宜.

香港各界對天文台今次做法都有不同議見,
有的是支持, 有的是以陰謀論質疑.

以下只本人在今次3號風球所見的.
早上聽新聞, 7:30分港外所有渡輪航線停航,
本人還在說有沒有錯, 只是3號風球, 船都要停航? (因為長洲在吹暴風27.5m/s)
本人家在石硤尾, 是市區, 但由家到地鐵站這段路,
要扶著柵杆才能前進, 在過馬路時, 險被風吹倒.
在本人工作的地方數碼港, 不是巴士站牌倒, 都是樹倒,
公司車改走了不少路.
本人工作公司有不少同事是住東涌, 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才能回到公司.
在新聞看到有市民給吹走的垃圾桶撞倒.
貨櫃碼頭的貨櫃給吹倒, 有2位市民險些給倒下的貨櫃擲死.
此次三號風吹倒了6百幾棵樹, 比上次十號風球的近300棵樹強一倍有多.
機場因吹暴風, 及有風切變, 幾百班航機取消.

天文台應慶幸今次風災沒有帶來大破壞及人命傷亡,
亦要慶幸三十年來, 城市發展愈來愈好, 房屋和護士牆愈來愈堅固.

在七八十年代及90年代初, 香港還有很多木屋區, 臨屋區, 船屋等,
維港兩岸大廈亦沒有現時那麼高, 維港亦比現時寬,
以前的貨運碼頭集中在上環, 西環, 尖沙咀, 紅磡, 油麻地, 大角咀一帶,
打一次風, 都會有山泥傾瀉, 強風吹走民居, 市民, 船隻等.
打一次風, 都會有市民無家可歸,
打一次風, 政府都要出大量人力物力賑災, 安置
無家可歸的市民.
打一次風, 造成的經濟損失非常巨大.
打一次風, 要走一次難.

掛風球的作用, 是把一大堆科學數據, 經專家分析, 把其形象化,
以一個簡單的訊息, 向市民或經港的船隻,
說現時的天氣狀況, 讓市民知道有沒有危險,
要作出怎樣的行動, 防範.

市民對風球的反應, 1號, 就會有風來, 3號, 有機會打得成, 要防風,
8號以上, 有危險, 要留在安全地方, 如防風站(又或, 有假放).

有人指出, 風球是
向港內船隻發佈有關熱帶氣旋情況及大約位置的消息.
因此以港內平均風力是正確造法, 而今次掛3號風是正確的.

但若是只向港內船隻發佈有關熱帶氣旋情況及大約位置的消息,
(即是對船長說, 現在出海是不是時候)
本人相信, 天文台會掛8號, 因除了港內的測風站外,
其他在主要航道附近的測風站, 都錄得平均風均達致烈風或暴風程度,
這些風都足以吹翻船或把船吹離原本的航道.
而這次3號風, 港外的船是停航的,
這表示, 船公司都認為出港會有危險, 所以停航.
因此那位人兄以這理由來支持天文台, 有所不足.

在天文台網頁上:

香港天文台:以科學保障大眾安全,建設美好社會,樹立世界模範。


若是
以科學保障大眾安全,
那麼除了港內的測風站只測到強風程度,
而其他測風站, 包括青衣等人口多的地方, 達到烈風或暴風程度,
那麼又是否
以科學保障大眾安全?

有人說, 人們看風球, 應要看附加資料,
如 “現 時 港 內 普 遍 吹 強 風 , 離 岸 海 域 及 高 地 間 中 吹 烈 風”,
但人們通常只會看最簡單的資訊, 如幾號風, 很少會看
附加資料,
而且
附加資料要在網頁, 或新聞中才能得知,
未必人人都會有時間去看新聞.
還有就是, 並不是所有人會明白附加資料中的內容,

科學的術語, 不會有很多人明白其內容所表達的真正意義,

要不然何解那些什麼能量水廣告還能大行其道?
就是因為要能更容易表達一個訊息給大眾, 所以需要用風球.

天文台早幾年換了新台長,
這位台長和前任台長, 雖然都是用30年前所制定的標準來掛風球,
但明顯地, 2位台長發風球的準則有很大的分別,
人的適應力有限, 若作出太大改變, 人是不能適應的,
而且, 有很多時, 人是以經驗來判斷,
如已習慣3號風的情況會怎樣, 8號風的情況會怎樣,
一下子改變了
準則, 人就會不能適應, 而忽視了新準則下3號風的危險性.
希望新台長不是因某些壓力, 而和上任台長的準則差別太大,
從而忽視一些潛在危險, 而威脅到市民安全.

希望天文台真是
以科學保障大眾安全,
而不是以某些考慮,
來衡量掛風球的準則.


題外話:
前一陣子, 公司為慶祝成立8週年,
除247外, 全體員工到了蒲台島活動,
在蒲台島碼頭上, 有一塊碑, 上面刻著建這碼頭的原因,
是因為原碼頭給颱風愛倫吹毀,
因此建這碼頭, 並刻碑記錄.
1983年的颱風愛倫(Typhoon Ellen,8310),是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其中一個颱風。愛倫於8月在西太平洋生成後,掠過巴林坦海峽及東沙群島,橫越南中國海,然後正面吹襲香港,之後在澳門及珠海之間登陸並移入內陸。香港一度為愛倫懸掛10號颶風訊號達八個小時。

9月7日上午5時,愛倫中心在香港東南偏東420海浬,皇家香港天文台懸掛1號戒備訊號。次日早上7時45分,天文台改掛3號強風訊號,香港的風勢亦在當天下午開始加強至強風程度。當天下午4時45分,天文台發出8號東北烈風或暴風訊號。晚上9時,潢瀾島開始風力達烈風程度;午夜後更進一步加強,至9月9日子夜至清晨1時,潢瀾島風速由每小時56海浬增強至每小時76海浬。天文台在1時改掛9號烈風或暴風加強訊號。在一小時後,即淩晨2時改掛10號颶風訊號。愛倫自東南向西北在香港以南掠過,其中心於早上7時最接近香港,當時位於大嶼山西南角分流以外約七海浬。香港境內潢瀾島最先感受到颶風,在4至5時錄得最高風速每小時86海浬。長洲則在6至7時錄得最高風速每小時90海浬,陣風128 海浬。香港島南端之赤柱亦錄得每小時平均87,陣風134海浬。海港之內,青洲每小時平均風速為74海浬,陣風119海浬。至上午10時,大部份地區風力下降至颶風程度以下,天文台改掛8號東南烈風或暴風訊號。至下午二時,大部份地區轉吹西南風,天文台再改掛8號西南烈風或暴風訊號。到下午5時半,風力下降至強風程度,再改掛3號強風訊號。最後在9時20分除下所有訊號。在9月8日至10日,愛倫共為香港帶來232毫米的雨量。

在香港,愛倫導致10人死亡,12人失蹤,333人受傷,1600人無家可歸。愛倫造成的船隻損失超過溫黛及露絲,44艘遠洋船遇險,26艘共25萬噸擱淺,23艘碰撞。其中1艘9,300噸的台灣貨船撞向青衣美孚油庫,油庫卸油裝置完全被破壞。一艘6000噸塞浦路斯貨輪撞上長洲東灣。300多艘小艇及遊艇沉沒,一艘五十六米風帆在香港以南十二海浬遇險,船上九人只有一人獲救。新界及大嶼山約80,000戶停電,市區內150處水浸,當中美孚新村水深達2米。新界農作物損失約港幣5000萬。保險業在風災中的賠償在港幣3億元(當年幣值)以上。

愛倫亦為廣東省八個縣帶來嚴重災害,最少16人死亡,92人受傷。

隨筆

早兩天看生物片, 該生物片是有關黑猩猩,
節目說黑猩猩是人類的近親, 研究黑猩猩, 對研究人類行為有很大的幫助.
該片說, 我們早期以為黑猩猩是素食動物,
直到70年代, 有一位動物學家深入研究黑猩猩,
才發現黑猩猩是雜食的.
沒記錯的話應是剛比亞,
那裡的黑猩猩和一些小猴子(已忘了什麼名)同住一個地區,
黑猩猩不太喜歡這些猴子, 牠們喜歡時會聯群結隊去獵殺猴子來吃,
有一年那群黑猩猩獵殺了剛比亞內1%的猴子.
另黑猩猩亦會為了地盤而開戰, 在73年, 剛比亞內有2群黑猩猩,
一群黑猩猩發難, 攻擊另一群黑猩猩,
最後, 那群被攻擊的黑猩猩群的雄性全部被殺.
……

我們人類喜歡戰爭, 不知和黑猩猩的習性有沒有關係?
古代歷史告訴我們, 各民族都很喜歡打其他民族,
然後把其他民族成為其民族的奴隸.
到現代, 戰爭仍不斷發生.
人類進化到今時今日, 有今天偉大的文明,
但仍存在著這些遠古時代的習性,
這是否是人類的悲哀?

真人真事:CentOS apache test page 差點驚動 FBI (news by CentOS)

http://www.centos.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27

這是真人真事。一日CentOS團隊收到一封政府的電郵。
某鎮政府去信centos, 說他們的website給centos的人hack了.
而政府發言人所看到的, 是centos3 apache的test page.
像這頁:
http://centos.hughesjr.com/testing/noindex_new.html
並威脅CentOS開發人員若在12小時內不修理好, 就找FBI.

http://www.centos.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27

世事真是無奇不有。

恐怖襲擊

要不是同學們打電話來, 都不知今日有恐怖襲擊,
本來今晩和同學餞別的說.
幸好父親昨晚離開倫敦回香港, 若是今天就麻煩了.

恐怖襲擊已預了會來, 但猜不到會在倫敦伸奧成功後第二日出現.
今日還要是她的畢業禮, 亦是七七盧溝橋事件記念日, 世事就是有那麼多巧合的出現,
希望死難者能安息.

施政報告後感

本人是第一次寫網上日誌的,想不到會有人回覆。
網絡,真是神奇。

本人沒有寫日記的習慣,
這次心血來潮寫網上日誌,
目的是用來作自己的用LINUX或編程時的一些筆記。
因自己原本舊有的筆記,很多時因重裝系統或DOCUMENTATION做得不好而散失。

希望這個站不會像其他OD網站會關站吧。

回正題,
這回日誌是因看到近日施政報告有感而發。

人人說香港沒有高科技人才,本人覺得,香港人才多的是,只是不能發展其所長,或沒有適當的發掘。

用電腦科為例,香港不論大中小學,本人覺得,都是只有用M$,沒有自由軟體的份。
但本人認為,如要真的發展高科技,應要推行自由軟體。
因自由軟體是開放程式碼,對人們學習寫程式,技術等很有幫助。
而且,絕大部份自由軟體都是免費,那麼人們就不用買費用高昂的軟體用來作學習編程。
本人不覺得一個學生能用到VISUAL STUDIO的所有功能。

現在小學,初中,學寫程式,都是用VB,試問有哪個窮學生可以買得起那麼昂貴的軟體?
(電腦可用人家不要的或捐的。本人就拾過不少人家不要的電腦,有些型號比自己用的還新,真是……)

另一個問題是,現時很多功課,動不動就要用電腦,又一定要用M$ WORD,POWER POINT,
本人就不明白為何中小學的功課要用電腦,又不是寫PROGRAM。
單是懂用會一種APPLICATION PROGAME,科技不會高了在哪裡。而又不是寫程式,寫網頁,為何要用電腦做功課?奇怪。本人覺得,有時太過依賴電腦是不好的。
(又是一句,沒錢不用做功課。)

(高科技,不是學會用,就是高科技。而且濫用高科技是不好的。本人覺得政府要知這點)

本人覺得,如要推行自由軟體,應該由學校開始。
如有資金的話,最好能給學生們一人一雙LINUX的LIVE CD,
讓他們看看及試試自由軟體是怎樣的。

另在電腦中心的,新裝電腦應安裝LINUX,
好像以前,人們一買電腦就有OS在內一樣。
自從在業務用盜版刑事化後,買黃金電腦時,除非有買正版M$,否則買回來的電腦是沒有OS的,那麼為何不裝LINUX呢?一,人們就不會就為何沒有OS,二,又可推行自由軟體,三,又可叫人們用正版。

另外一個推行自由軟體的方法,就是要極力打擊盜版。
現時香港M$的佔有率那麼高,就是因為盜版的問題。(另一個是和政府有關)
M$佔有率高,當人人用M$時,推行自由軟體就更困難。

另外就是政府在教育中,可否用少點M$呢?

本人現時在歐洲,覺得外國在推廣自由軟體方面做得不錯。
在本人就讀的大學,只有LINUX,沒有M$的。
另外,人們對LINUX沒有那麼抗拒。

本人想,香港是否要學一學呢?
本人自己接觸LINUX都有一段不短的時間(應有8年),
雖自己不是在開發的行列,在LINUX界中亦不活躍。
但本人覺得,香港好像經過了那麼多年,仍是在“遊下遊下”,做不出一個大風氣出來,
LINUX好像仍是一少部份“怪人”用的。
本人己有2年多不在香港,不知香港現時的情況怎樣。
希望改變了不少。

—-

The key to hk’s past success

The key to hk’s past success is zero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of economic life. Now a day, more and more people want to change it and make the HK a giant government region just like all the north european socialism countries: Finland, Norway, Sweden… High tax and rich social benefit.

I am wondering if an entitle as small as hk can survive under such socialism government. High density of population means a huge demand on the social benefit.

Maybe the spirit of the competitive of HK people have long gone. As a result, people expect the government to feed them by either social benefit or creating job opportunity FOR them.

本人之回應:

 

無為而治

本人絕對同意政府應繼續用不干預政策,
像各個朝代,在開國時採用休養生息的政策,
開國後幾十年多是國勢最強的。

但問題在人才培訓,教育,是不能用放任政策的。
沒有政府的領導,只會沒有方向,到最後什麼都做不出來。
古代各朝,都非常注重教育,方向是很清楚的。

若政府真的要令香港成為高科技工業重鎮的話,
不是作什麼港,用什麼政策,
而是由教育著手。

本人覺得,若能令一班小孩,對電腦産生興趣,
而又有合適的培訓,本人覺得,香港才有將來。

要發展高科技,一定要由教育開始。

現時的情況是,有人很希望能在大學讀電腦,但因分數不足入不到,雖然那人電腦很強。沒興趣的覺得電腦易賺錢,入了學系後覺得難而轉系,浪費了那個位。
有些人電腦很強,擁有很多技術知識,但因英文不合格,給工業學院開除。

這是本人所認識的其中一些人。而本人亦是其中之一,因分數不足,入不了電腦系,最後要到外國讀,現本人是系中最TOP的一群。

本人以前在香港的圖書館,常找不到自己希望學技術的書本,
常要到書局自己買,沒錢的就“打書釘”。

現時比較好,有INTERNET,但那些不懂用INTERNET找資料的又怎辦呢?
另外,現時教育,沒有教人們怎用INTERNET找資料。

現時政府,全用M$,那是不是浪費呢?
有幾何會用盡M$所有功能?
幾年後,又說電腦太慢,要換,那又有沒有需要呢?
至少,本人家中有4部電腦是PII300,是人家不要拾回來的,有2部還在服役中,
行LINUX都沒有問題。

小學,初中寫程式,用VB,
本人常覺得用了VB後會學壞手,因不會知怎用文字介面,
而且VB動不動就過千。
但會考高考是用PASCAL。
很多自由軟體都有像VB的功能,但寫的不是VB,而是其他本人覺得更好的語言,
C/C++和PASCAL,
用VB,又會不會是浪費呢?

很多教育的資源,都是政府,如政府在教育方面沒有明確的方向,
仍是“遊下遊下”的,再好的資源,都只是浪費。